音乐与传媒学院
一、点说学院
专业建设:设有学科教学(音乐)专业硕士,4个本科专业,其中音乐学(师范)专业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辽宁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师资队伍:教授、副教授教师占比57%,多人为沈阳市教学名师,教师实践技能丰富、理论基础扎实,多次在国家级、省级比赛中斩获奖项。
创新实践:承办辽宁省大学生艺术展演、辽宁省大中小学生校园歌手大赛等多项省级赛事,搭建各级各类创新实践平台,充分展示学生的专业学习成果,学生参加国家级和省级赛事,获奖200余项。
二、学院简介
学院组建于2015年,办学历史可追溯到1985年成立的沈阳教育学院音乐系。开办音乐学(师范)、音乐表演、广播电视编导、播音与主持艺术4个本科专业。
学院现有专任教师63人,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30人,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50余人。近年来引进戴玉强、蔡国庆和范哲明等特聘教授13人,拥有沈阳市教学名师、沈阳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沈阳市技术大王、沈阳市百万市民艺术共享工程突出贡献者;多人获得过文华奖、戏剧梅花奖、全国流行歌曲十大国手、“五个一”工程奖、CCTV主持人大赛银奖等国家级奖项。学院拥有数码钢琴、MIDI设备、三角钢琴、立式钢琴、摄像机、摇臂等优质的专业教学设备,专业琴房126间,音乐厅、观摩厅、综合演播厅、非线性编辑室、影像创研实验室等实训场馆23个,使用面积达12500平方米。学院先后成为辽宁省民族管弦乐学会基地、沈阳市音乐家协会基地、沈阳市艺术惠民基地、沈阳市民素质教育基地、沈阳市科普基地。
近年来教师先后获得国家级、省市级等各类荣誉和奖励70余项;出版著作、教材30余部;主持各级各类科研、教改、大创等项目9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词曲诗文音像等文艺作品100余篇(首)。
学院重视学生专业技能训练和创新能力培养,鼓励学生参与各类比赛以提高学习成效。学生先后在国内外各类比赛中获奖200余项,多名学生在勃兰登堡国际音乐大赛、小金钟高校钢琴大赛、迈阿密电影节、上海国际电影节、中国西部国际电影节、夏青杯朗诵大赛、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等国内外比赛中获得一等奖等各类质优奖项。同时,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曾多次参与央视戏曲频道春晚、星光大道、央视中学生春晚等大型专业演出。学生爵士乐队作为沈阳市市长特派使者,多次受邀赴俄罗斯友好城市进行友好演出。
学院主页:https://yyxy.syu.edu.cn
咨询电话:024-62721046
咨询邮箱:sydxyycm@163.com
三、专业导读
1.音乐学(师范)专业
专业实力:1995年开始招收本科生,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辽宁省一流本科教育示范专业,通过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中学教育第二级)。现有专业教师16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8人,博士5人。
培养目标:遵循国家基础教育改革发展要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培养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深厚教育情怀,具备完善专业知识结构、较强教学实践能力、良好文化素养,能够在中学及相关教育机构等从事音乐教育的应用型人才。
核心课程:声乐、钢琴、合唱与指挥、中国音乐史与名作赏析、西方音乐史与名作赏析、学校音乐教育导论与教材教法、钢琴即兴伴奏、教育学原理、心理学等。
授予学位:艺术学学士学位。
就业深造:毕业生可在教育系统、文化馆和艺术团体等,从事中小学音乐教育、社会音乐教育等工作;可申请或报考国内外大学及研究机构相关专业硕士研究生,典型升学高校包括:沈阳音乐学院、哈尔滨音乐学院、四川音乐学院、辽宁师范大学等。
2.音乐表演专业
专业实力:创办于1999年,现设声乐、钢琴、器乐3个专门化方向。现有教师18人,其中副教授7人;教师多次在国家、省市级各类专业比赛中获奖。以该专业为主体的学生交响乐团、民乐团、合唱团享誉省内外;学生先后荣获中国合唱节合唱比赛铜奖、中国音乐金钟奖首届合唱比赛提名奖等国家级奖项24个,荣获辽宁省大学生艺术展演专业组一等奖等省级奖项31个。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学生在具有德、智、体、美、劳等素质全面发展的同时,掌握音乐表演相关基础理论、知识、能力与方法,在音乐表演领域中兼具较强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良好的合作协调能力,具有较高水平的音乐表演能力和文化艺术修养,从事专业音乐表演及社团音乐组织管理等工作并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专门人才。
核心课程:声乐、视唱练耳、基本乐理、钢琴、钢琴伴奏艺术、钢琴即兴伴奏、器乐、曲式与作品分析、中国音乐史、外国音乐史、重奏、合唱等。
授予学位:艺术学学士学位。
就业深造:毕业生可在各类专业文艺表演团体、文化馆站、学校、企事业单位、社区以及专业培训机构等,从事音乐作品表演、创作、教学、指导、宣传教育、音乐文化产业运营和管理等工作;可申请或报考国内外大学及研究机构相关专业硕士研究生,典型升学高校包括:沈阳音乐学院、中央音乐学院、辽宁师范大学等。
3.广播电视编导专业
专业实力:始创于2000年,设有影视导演和影视特效制作两个方向。现有专任教师13人,其中教授、副教授10人,教师作品《天地有正气》获全国“扬正气促和谐”公益广告大赛特等奖。2018年完成全国青年学生预防艾滋病公益宣传片,2013年开始举办微电影节,2017年影视特效创研体验中心获批沈阳市科普基地。学生《23K.Ban》《蜜蜂》和《龙泉青瓷》等多部作品获首届金鸡百花微电影大赛优秀作品、中美大学生微电影大赛最佳影片、全国大学生数字艺术大赛(未来设计师)全国二等奖等奖项。
培养目标:培养具备广播电视编导理论知识和技能,具有较高艺术修养、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以影视导演或影视特效制作为专长的复合型人才。
核心课程:视听语言、摄像、两维图像处理、非线性编辑技术、纪录片创作、微电影创作等。
授予学位:艺术学学士学位。
就业深造:毕业生可在广播电视台、影视公司、新媒体机构、企事业单位等部门从事广播电视节目、影视作品及新媒体作品创作工作;可申请或报考国内外大学及研究机构相关专业硕士研究生,典型升学高校包括:辽宁大学、香港教育大学、湖南师范大学、美国萨凡纳艺术与设计学院等。
4.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
专业实力:开设于2001年,现有教师9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3人,博士2人,沈阳市教学名师1人,其中多人获得沈阳五一劳动奖章、沈阳市技术大王、沈阳市百万市民艺术共享工程突出贡献者、沈阳市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全国主持人大赛银奖等荣誉称号与奖项。拥有15间专业实验室、20家校外实践基地。近年来学生获得齐越朗诵艺术节全国优秀奖等国家级奖项11项,省级奖项60余项。
培养目标:培养学生具有中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戏剧与影视学等多学科知识,同时具有一定的有声语言艺术创作能力、广播电视节目播音主持及配音能力。
核心课程:播音学概论、普通话语音、播音发声、播音创作基础、广播节目播音主持、电视节目播音主持、新闻学概论、传播学概论、现代汉语、中国文学经典选讲、外国文学经典选讲、艺术学概论等。
授予学位:艺术学学士学位。
就业深造:新媒体的蓬勃发展,为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发展带来了很多机遇,学生的就业方向更为多元。毕业生可在广播、电视、新兴媒体、企事业单位和私营企业的相关部门从事播音主持、活动策划、企业宣传、节目制作、口才培训等工作;可申请或报考国内外大学及研究机构相关专业硕士研究生,典型升学高校包括:中国传媒大学、湖南师范大学、江苏师范大学、悉尼大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