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工程学院
一、点说学院
优势专业:拥有1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3个辽宁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金属材料工程、焊接技术与工程、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1个工程教育认证通过专业(金属材料工程);3个国际合作办学背景专业(工业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点以及材料与化工、机械、工业工程3个工程硕士学位点。
优势平台:拥有1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2个国家级培训基地、3个辽宁省重点实验室、1个辽宁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辽宁省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
优秀师资:拥有宝钢优秀教师奖3人、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中百层次人选3人、千人层次人选5人、辽宁省“兴辽英才计划”青年拔尖人才1人、教授14人,博士生导师5人、留学归国人员9人、博士学位教师占比81%。
培养模式:以“全过程专业学业导师制 + 校地企联合实习实训制”为主要培养模式,实现“研究创新能力 + 实际工作技能”双能兼具、毕业生就业无缝衔接的培养目标。
二、学院简介
作为沈阳大学办学历史最长的学院,可以追溯至1905年成立的奉天实业学堂,具有“爱生如子、爱校如家、爱岗敬业”的优秀师德文化传承。学院设有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焊接技术与工程、金属材料工程、工业工程、车辆工程6个本科专业;拥有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点,材料与化工、机械、工业工程3个工程硕士学位点。
现有专任教师68人,其中宝钢优秀教师奖3人、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中百层次人选3人、千人层次人选5人、辽宁省专业带头人1人、辽宁省“兴辽英才计划”青年拔尖人才1人;博士生导师5人、硕士生导师31人、留学归国人员9人;教授、副教授35人,博士学位教师55人。
学院高度注重专业建设,目前拥有1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3个辽宁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焊接技术与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金属材料工程;1个工程教育认证通过专业:金属材料工程;拥有3个国际合作办学背景专业:工业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拥有1个与百度公司合作办学的专业:车辆工程。
学院拥有1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个辽宁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辽宁省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拥有3个辽宁省重点实验室:辽宁省先进材料制备技术重点实验室、辽宁省微纳材料研究与开发重点实验室、辽宁省多组硬质膜研究及应用重点实验室;拥有2个国家级培训基地:国际焊接工程师培训基地、铸造技术人才培训基地。
学院以“全过程专业学业导师制+校地企联合实习实训制”为主要培养模式,以“研究创新能力+实际工作技能”双能兼具、毕业生就业无缝衔接为培养目标,充分挖掘行业企业校友资源,广泛开展了校地企产学研合作,在装备制造业和汽车零部件加工制造业建立了30多个校外实训实习基地。考取国家双一流高校研究生和就业于高端制造业知名企业的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实现了考研录取率、对口行业高质量就业率的持续提高。
学院主页:https://jxxy.syu.edu.cn
咨询电话:024-62268344
三、专业导读
1.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
专业实力: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专业、辽宁省一流本科专业、国家高等学校特色专业、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专业、辽宁省人才培养模式综合改革专业,现有专任教师16人,教授5人、副教授6人,宝钢优秀教师奖2人,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层次人选1人,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千层次人选3人,沈阳市领军人才2人,辽宁省“兴辽英才计划”青年拔尖人才1人。本专业为依托平台包括3个辽宁省重点实验室,1个省本科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培训基地。
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数学和自然科学基础,掌握机械、材料、材料加工等相关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现代材料加工最新进展,适应材料成型过程中绿色化、智能化发展的新要求,善于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管理技术,具有国际视野、工程实践能力和解决复杂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问题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核心课程:材料成型原理、材料成型工艺学、材料成型控制工程基础、材料成型检测技术、机械制造基础、材料成型设备等。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学位。
就业深造:毕业生可从事材料成型工艺设计、模具设计及企业管理等工作,典型就业单位钢铁冶金企业、汽车制造企业等;可攻读材料科学与工程类、机械工程类及相关学科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典型升学高校包括:东北大学、沈阳工业大学、兰州理工大学、贵州大学等。
2.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
专业实力: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专业、辽宁省人才培养模式综合改革专业、辽宁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依托平台包括1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个辽宁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辽宁省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以及10个专业实验室和1个实验实训中心。设有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专业1个,机械(085500)硕士点。具有博士学位教师占比70%,获沈阳市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1项,主持或承担国家科技部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科技厅等多项课题。获辽宁省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学生在各类机械设计创新大赛中获得国家二等奖、省一等、二等、三等奖多项。
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一定创新意识和国际视野、良好的人文科学素养和工程师职业道德,专业知识扎实,能够适应行业技术快速发展需求,有较强工程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核心课程:工程图学、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基础、电工与电子技术、控制工程基础、机械制造技术、机电传动控制、数控技术、可编程控制器原理及应用。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学位。
就业深造:毕业生可在装备制造、汽车制造及机械相关行业,从事设计制造、技术管理、质量控制、科技研发和销售服务等工作;也可选择继续深造,每年有多名毕业生升入东北大学、河北工业大学、燕山大学、沈阳工业大学、大连交通大学、沈阳大学等攻读硕士学位。
3.金属材料工程专业
专业实力:通过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业,辽宁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拥有“材料科学与工程”和“材料与化工”硕士学位授予权。现专任教师18人,其中教授6人,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10人,博士学位教师19人,留学归国教师4人;辽宁省高等学校优秀科技人才6人,宝钢优秀教师奖1人,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层次人选1人。
拥有辽宁省多组硬质膜研究与应用、辽宁省先进材料制备技术、辽宁省微纳材料研究与开发三个重点实验室;主持国家级纵向课题11项,省部及市级50余项;获得省市三大科学技术奖11项。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高水平论文350余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50余项。
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人文科学素养和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系统掌握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基础理论、金属材料工程的专门知识及专业实践技能,具有分析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综合能力,具有创新创业精神和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核心课程:材料科学基础、材料现代分析方法、热处理原理与工艺、热处理设备、材料力学性能、材料物理性能、金属材料学、材料表面工程技术、材料腐蚀与防护。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学位。
就业深造:在金属冶炼与加工、汽车制造、通用设备制造、电力机械及计算机等装备制造业以及高等院校,从事材料制备、材料研究与开发、材料表面工程、材料质量检验及经营管理等方面工作;30%左右学生,考取浙江大学、天津大学、东北大学、北京科技大学、重庆大学、大连海事大学、合肥工业大学、中国矿业大学、郑州大学、河海大学等高校硕士研究生继续深造。
4.焊接技术与工程专业
专业实力: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专业、辽宁省一流本科建设专业、辽宁省和沈阳市示范专业、国家教育部教学改革试点专业,本专业科教网评价全国排名第四。现有专任教师10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7人,教授2人、副教授4人。其中,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万层次人选1人,沈阳市拔尖人才3人,沈阳市优秀科技工作者1人,双师型教师8人,拥有国际焊接工程师证书6人。具有国际焊接工程师培训资格(IWE)。依托平台包括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辽宁省重点实验室、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省级实训培训基地。拥有硕士研究生学位授予权。近三年来,组织参与国家级和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和竞赛100余项。获得省级一流课程1门,校级一流课程2门,出版A类教材2部;主持和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省市级课题21项,企业横向科研项目12项,发表SCI收录论文30余篇,申报专利20余项。
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焊接材料、工艺、设备和自动化焊接技术知识,面向工程实践,具有创新创业素质和实践技能,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科学理论、分析问题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复杂工程实际问题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核心课程:金属学与热处理、焊接冶金学基本原理、金属焊接性、焊接方法及工艺、焊接结构、焊接结构制造、焊接检验、焊接新技术。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学位。
就业深造:毕业生可面向机械制造、船舶制造、航空航天、军工等行业,从事自动化焊接操作,工艺规程制定,产品质量检验,现场生产管理与技术管理等工作。可从事岗位包括焊接工艺工程师、质量工程师、技术支持工程师、结构工程师、焊接机器人工程师等;近年来本专业学生考研录取学校有哈尔滨工业大学、天津大学、东北大学、北京理工、上海大学、沈阳大学、沈阳工业大学、江苏科技大学、大连理工大学、郑州大学、日本高知大学等国内外焊接领域知名高校。
5.工业工程专业
专业实力:拥有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省级精品课程和一流课程。2022年辽宁省高校本科专业评估结果为3星,拥有研究生招生及硕士学位授予权,在读研究生54名。具有高水平双语、双师型专业教学师资队伍,其中教授占比44%、博士占比78%,78%教师具有双语教学经历,100%教师具有从业经历。近五年来,团队共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申请专利15项,出版学术著作和教材20余部;主持和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省市级课题30余项。沈阳大学工业工程实训中心依托辽宁省装备制造综合自动化重点实验室和沈阳工业制造系统工程重点实验室,构建了开放式教学平台;与沈阳机床集团、北方重工集团等企业联合建立了13个实习实训基地。曾获“辽宁省校园先锋示范岗”荣誉称号。
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国际化管理视野和创新意识,掌握系统科学与管理科学理论和方法,能够运用工业工程技术对生产系统、服务系统及管理系统进行规划、设计、评价、优化和创新,致力于提高工业与服务系统的运作水平和整体效益,适应生产、管理、服务需要,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振兴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
核心课程:运筹学、基础工业工程、人因工程学、生产计划与控制、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质量与可靠性、系统工程、工程经济学。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学位。
就业深造:毕业生可在工业企业、金融机构、咨询服务或政府部门担任工业工程师、系统分析员、生产工程师、管理顾问、操作分析员、人力资源管理师以及类似职位。近年来,毕业生整体就业率均在90%以上。可考取工业工程与管理、机械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等专业的研究生。近三年来,毕业生考取硕士研究生平均在40%左右,典型升学高校包括: 大连理工大学、山东大学、吉林大学、东北大学、中央民族大学、中国矿业大学、东北林业大学、大连海事大学、广东工业大学、昆明理工大学、合肥工业大学、亚琛工业大学、柏林工业大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