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工程学院
一、点说学院
新工科建设突出:拥有1个省级现代产业学院--华为信息与网络技术学院;自动化、通信工程专业为辽宁省一流本科教育示范专业。
创新创业平台多:拥有3个省级重点实验室,3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3个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学生可在各类科技活动和载体中(互联网+大赛、挑战杯等)践行“干中学”。
毕业就业去向好:学院的本科专业是对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新工科专业,社会需求大,特别是北上广深一线城市,就业好。
二、学院简介
学院创建于1998年,现有教师98人,其中教授14人、副教授33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辽宁省“兴辽英才计划”人选2人、辽宁省教学名师2人。现有自动化、通信工程、人工智能、物联网工程、交通运输等本科专业,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学术型硕士点、物流工程与管理专业型硕士点。在校本科生及硕士生1600余人。拥有辽宁省装备制造综合自动化重点实验室、辽宁省物联网信息集成技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辽宁省环境监测物联网技术工程实验室,“云计算”“电工电子”“自动化”三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网络与通信技术”“电子信息技术”两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学院积极推进新工科建设与工程教育认证,“地方高校新工科多方协同育人模式改革与实践”获批教育部首批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并结题,获省级及以上教学成果奖12项。自动化、通信工程专业是辽宁省一流本科教育示范专业,自动化专业还是辽宁省向应用型转变示范专业。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共建的“沈阳大学华为信息与网络技术学院”是省级现代产业学院。
近年来共获国家、省、市科研立项7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项,省级课题40余项,获省、市科技进步奖、自然科学学术成果奖4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出版专著、教材40余部,其中国家级规划教材1部、国家“十三五”重点出版物1部、省级规划教材6部、省级精品教材4部、省级优秀教材1部。“自动控制原理”等13门课程获批辽宁省一流本科课程,“物联网通信技术”获批辽宁省精品资源共享课。
近年来学生获全国及辽宁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互联网+”大赛、“挑战杯”竞赛、“创青春”创新创业大赛、“西门子杯”中国智能制造挑战赛、电子设计竞赛、机器人大赛、计算机设计竞赛、物联网设计竞赛、嵌入式系统设计竞赛等奖项数百项。
学院被授予“辽宁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称号。
学院主页:http://xxgcxy.syu.edu.cn
咨询电话:024-62268534
咨询邮箱:syuxxgcxy@163.com
咨询QQ群:689564016
微信公众平台:syu-xinxi(或沈大信息)
三、专业导读
1.自动化专业
专业实力:专业始办于1980年,是辽宁省一流本科教育示范专业、辽宁省向应用型转变示范专业、辽宁省本科示范性专业,拥有“自动化”和“电工电子”辽宁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装备制造综合自动化”辽宁省重点实验室。专业现有教师18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7人,博士13人,博士后出站4人、在站1人;现有全国优秀教师1人,辽宁省教学名师2人,“兴辽英才计划”教学名师1人,“兴辽英才计划”青年拔尖人才1人。专业依托的“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是辽宁省特色学科建设工程项目培育学科,拥有“智能检测与自动化装置”辽宁省高校创新团队。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扎实自动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适应制造业转型升级发展需求,具有社会责任感、良好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能解决装备制造等较宽领域自动化系统工程问题的高素质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核心课程:电路分析基础、电子技术基础、电机与电力拖动基础、微控制器技术及应用、电气控制与PLC应用、自动控制理论、电力电子与变频技术、传感与检测技术、自动控制系统、计算机控制系统等。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学位。
就业深造:毕业生主要在智能制造相关企业,从事与自动控制相关的开发设计、系统维护和运行管理,自动化产品的设计和制造、应用技术开发、工程建设与管理、行政管理或经营销售等工作;可申请或报考国内外大学及研究机构相关专业硕士研究生,典型升学高校包括: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大连理工大学、东北大学、南开大学、北京理工大学。
2.通信工程专业
专业实力:辽宁省一流本科教育示范专业、沈阳市重点建设专业,是省级现代产业学院“沈阳大学华为信息与网络技术学院”的核心专业。属于服务国家重点产业的电子信息类专业。本专业采用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为ICT产业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本专业拥有一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1个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1个省级云实验教学中心,1个“ICT创新人才培养基地”,多位专业教师具有华为认证讲师资质。本专业积极引入企业优质教学资源,校企协同育人,充分发挥“华为信息与网络技术学院”在ICT人才培养生态链中的优势,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向学生赋能ICT产业新技术,将华为认证基础知识融入课堂教学,学生在校期间就可以考取华为认证证书。同时以项目为载体,加强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指导的学生参加国家级、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和各类竞赛,获得了优异的成绩。
培养目标:具备信息与通信技术基础理论,具备通信网络与交换、移动通信等专业知识和技能,具有创新意识、协作精神、持续学习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核心课程:电子技术基础、电磁场与电磁波、信号与系统、通信原理、数字信号处理、高频电子线路、计算机网络、移动通信、现代通信技术、数据通信工程技术等。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学位。
就业深造:毕业生可在通信设备制造商(爱立信、中信科等)及ICT技术产业链企业(华为产业链企业、中兴产业链企业)就业,也可在通信运营商(移动、联通、电信等)企业就业,或在各企业从事ICT技术工程设计、运行维护与管理等相关工作。随着现代通信技术快速发展,特别是5G技术深入推进的背景下,社会对本专业人才的需求巨大,毕业生发展空间广阔。也可申请或报考国内外大学及研究机构相关专业硕士研究生,典型升学高校包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东北大学、大连海事大学、重庆邮电大学、中国民航大学。
3.人工智能专业
专业实力:在2020年全国215所高校人工智能专业教育教学总体实力排在B+类,综合排名为75名。与国内知名企业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共建,与微软亚洲研究院、百度公司深度合作,具有丰富的教学科研资源。专业师资具有博士学位达85%以上。
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宽广的国际视野和优良的职业道德精神,掌握数学、计算机科学基础知识,系统掌握人工智能基础理论、技术、应用知识,具备工程应用创新能力,能够解决人工智能技术以及交叉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符合国家战略及人工智能产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核心课程:机器学习及应用、神经网络与深度学习、计算机视觉技术与应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与应用、语音识别技术与应用、数据处理与数据挖掘、智能信息处理、模式识别与应用、数据库原理及应用等。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学位。
就业深造:毕业生可在计算机视觉技术应用领域、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应用领域及语音识别技术应用领域从事人工智能系统解决方案设计、系统设计、集成、管理、部署人工智能软硬件系统的工作;同时可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领域获得大量就业机会,据IDC预测,到2024年,人工智能将整合到企业的每一个部分,将需求大量的人工智能专业技术人才。也可选择在人工智能、智能科学与技术、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等相关专业攻读硕士学位。
4.物联网工程专业
专业实力:依托辽宁省物联网信息集成技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辽宁省环境监测物联网技术工程实验室,坚持产业导向、项目引领、协同育人的产教融合,通过区域性产学研校企联盟,与物联网科研机构、高新企业联合共建实践教学基地,注重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拥有一支年轻化、高学历、高素质、实践能力强的师资队伍,其中45岁以下青年教师占比89%,有留学经历教师占比45%,具有博士学位教师占比89%,双师双能型教师占比78%。获批辽宁省大学生实践教育基地1个,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5项,辽宁省一流本科课程1门,辽宁省精品资源共享课1门。
培养目标:面向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求,通过校企共建、深度融合,以行业企业需求为导向,培养具有良好科学人文素质和社会责任感,掌握物联网工程领域的信息感知、数据传输、数据处理和集成、物联网系统规划和设计等专业知识,适应区域经济建设、产业发展需要,有较强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核心课程:物联网工程导论、程序设计基础(C语言)、数据结构、计算机网络、传感器原理及应用、物联网通信技术、无线传感器网络、嵌入式系统与设计、数据融合与智能决策、物联网系统集成与云计算、物联网工程设计与实施、物联网信息安全等。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学位。
就业深造:就业方向包括传统的计算机、通信、电子等物联网相关行业,新兴的智能交通、环境监控、智慧农业、智慧医疗、城市与行政管理等物联网典型应用领域,以及企事业单位的管理部门,可从事物联网及其应用系统的规划、设计、开发、部署、运行与维护等方面工作;毕业生可报考物联网及相关专业的研究生或出国深造,典型升学高校包括:大连海事大学、辽宁大学、东北师范大学、沈阳工业大学、沈阳农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