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与传媒学院
一、点说学院
专业建设:开设4个本科专业,其中音乐学(师范)专业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辽宁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师资队伍:教授、副教授教师占比55%,多人为沈阳市教学名师,教师实践技能丰富、理论基础扎实,多次在国家级、省级比赛中斩获奖项。
创新实践:承办辽宁省大学生艺术展演、辽宁省大中小学生校园歌手大赛等多项省级赛事,搭建各级各类创新实践平台,充分展示学生的专业学习成果,学生参加国家级和省级赛事,获奖200余项。
二、学院简介
音乐与传媒学院办学历史悠久,学院开办音乐学(师范)、音乐表演、广播电视编导、播音与主持艺术4个本科专业。现有专任教师65人,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31人,博士12人,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53人。近年来引进戴玉强、蔡国庆、范哲明、宋一、赵德山等国内外特聘教授13人。学院教师获得过文华奖、戏剧梅花奖、全国流行歌曲十大国手、“五个一”工程奖、CCTV主持人大赛银奖等国家级奖项;教师被评为辽宁省教学名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先进个人、沈阳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沈阳市技术大王等荣誉称号。学院拥有数码钢琴、MIDI设备、三角钢琴、立式钢琴、摄像机、摇臂等专业教学设备,琴房126间,音乐厅、观摩厅、综合演播厅、非线性编辑室、影像创研实验室等实训场馆23个,使用面积达12500平方米。学院先后成为中国音乐家协会高校联盟基地、辽宁省民族管弦乐学会基地、沈阳市音乐家协会基地、沈阳市艺术惠民基地、沈阳市民素质教育基地、沈阳市科普基地等。
近年来教师先后获得国家级、省市级等各类荣誉和奖励210余项;出版著作、教材30余部;主持国家艺术基金、教育部重点课题、省社科联、省教育厅等科研、教改项目50余项,国家级、省校级创新创业项目6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词曲诗文音像等文艺作品100余篇(首)。
学院重视学生专业技能训练和创新能力培养,鼓励学生参与各类比赛以提高学习成效。学生先后在勃兰登堡国际音乐大赛、中国音乐金钟奖首届合唱比赛、中国合唱节合唱比赛、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教育专业本科学生基本功展示比赛、小金钟高校钢琴大赛、迈阿密电影节/上海国际电影节、中美大学生微电影大赛、金鸡百花微电影大赛、夏青杯朗诵大赛、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全国大学生数字艺术大赛等国内外各类比赛中获奖200余项。学生曾多次参与央视春晚、辽视春晚节目录制,参加教育部、宣传部、省民委、省文旅厅、省音协等主办的大型演出活动。学生爵士乐队作为沈阳市市长特派使者,多次受邀赴俄罗斯友好城市进行友好演出。
学院主页:https://yyxy.syu.edu.cn
咨询电话:024-62721046
咨询邮箱:sydxyycm@163.com
三、专业导读
1.音乐学(师范)专业
专业实力:本专业始办于1985年,沈阳市重点建设专业,辽宁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并通过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中学教育第二级)。现有专任教师16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9人,博士5人。近年来获批国家艺术基金项目、省社科规划基金、省社科联、省教育厅等各级各类科研、教改项目18项,国家级、省校级创新创业项目28项,出版专著及教材16部,发表论文百余篇,教师、学生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教育专业基本大赛获“微课展示”单项奖、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三等奖及省大学生艺术展演一等奖等国家级、省级各类奖项36项,拥有校外实践基地5个。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能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立德树人为己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立足沈阳、面向辽宁、辐射全国,遵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依法执教,具有深厚教育情怀,善于育人、反思和沟通合作,具有良好学科素养和教学能力,能够综合运用音乐教育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胜任中学及社会教育机构等领域音乐教育工作,服务地方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合格教师。
核心课程:学校音乐教育导论与教材教法、音乐微格教学、钢琴、声乐、合唱与指挥、乐理与视唱练耳、多声部音乐分析与习作、钢琴即兴伴奏、教育学原理、心理学等。
授予学位:艺术学学士学位。
就业深造:毕业生可就职于教育系统、文化馆站和青少年宫等,从事中小学音乐教育、社会音乐教育等工作,典型就业单位包括辽沈地区中小学、沈阳市文化宫、沈阳市群众艺术馆站。可申请或报考国内外大学及研究机构相关专业硕士研究生,典型升学高校包括:北京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辽宁师范大学、沈阳音乐学院、哈尔滨音乐学院、四川音乐学院。
2.音乐表演专业
专业实力:创办于1999年,现设声乐、钢琴、器乐3个专门化方向。现有教师17人,其中副教授7人,博士2人。拥有丰富实践教学经验的教师团队,教师先后在中国音协、辽宁音协、北京音协、省教育厅等主办的国家、省市级各类专业比赛中获奖。本专业重视从课堂到舞台的实践教学延伸,指导组建的大学生合唱团、行进管乐队、交响乐团、民乐团享誉省内外。学生先后荣获中国合唱节合唱比赛铜奖、中国音乐金钟奖首届合唱比赛提名奖等国家级奖项24个,荣获辽宁省大学生艺术展演专业组一等奖等省级奖项31个。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学生在具有德、智、体、美、劳等素质全面发展的同时,掌握音乐表演相关基础理论、知识、能力与方法,在音乐表演领域中兼具较强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良好的合作协调能力,具有较高水平的音乐表演能力和文化艺术修养,从事专业音乐表演及社团音乐组织管理等工作并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在音乐表演工作者中,既有代表着本行业高水平的独奏(唱)演员,也有在各个层级团队中以合奏、合唱或伴奏的身份参与音乐表演活动的演员,以及群众日常音乐文化生活场所或社区服务者。
核心课程:声乐、合唱、视唱练耳、基本乐理、和声学、中国音乐史、外国音乐史、曲式与作品分析、钢琴、钢琴伴奏艺术、钢琴即兴伴奏、器乐、重奏。
授予学位:艺术学学士学位。
就业深造:毕业生可在各类专业文艺表演团体、文化馆站、学校、企事业单位、社区以及专业培训机构等,从事音乐作品表演、创作、教学、指导、宣传教育、音乐文化产业运营和管理等工作;可申请或报考国内外大学及研究机构相关专业硕士研究生,典型升学高校包括:沈阳音乐学院、中央音乐学院、辽宁师范大学等。
3.广播电视编导专业
专业实力:始办于2000年,设有影视导演和影视特效制作两个方向,沈阳大学特色专业。现有专任教师14人,其中教授和副教授共10人。2013年开始举办微电影节,2017年影视特效创研体验中心获批沈阳市科普基地。教师作品《天地有正气》获全国“扬正气 促和谐”公益广告大赛特等奖,教师完成全国青年学生预防艾滋病公益宣传片等。自实施毕业设计改革以来,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实践创作能力,涌现出大量获奖作品:《23K.Ban》、《蜜蜂》等多部作品获金鸡百花微电影大赛优秀作品、中美大学生微电影大赛最佳影片等奖项。近年来百余名学生在国家级、省市级赛事中获奖,学生的创作能力得到业界广泛认可。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广播电视编导理论知识和技能,具有较高的政治水平、艺术修养、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能在广播电视台及新媒体机构等部门从事广播电视节目、影视作品及新媒体作品的策划和写作、视音频采集和编辑制作等工作,以影视导演或影视特效制作为专长的复合型人才。
核心课程:广播电视编导概论、视听语言、摄像、两维图像处理、非线性编辑技术、纪录片创作、微电影创作。
授予学位:艺术学学士学位。
就业深造:毕业生可在广播电视台、影视公司、新媒体机构、企事业单位等部门从事广播电视节目、影视作品及新媒体作品创作工作,典型就业单位包括中央电视台、央视国际网络有限公司、辽宁电视台、湖南卫视、沈阳电视台、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可申请或报考国内外大学及研究机构相关专业硕士研究生,典型升学高校包括:辽宁大学、香港教育大学、湖南师范大学、美国萨凡纳艺术与设计学院等。
4.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
专业实力:开设于2001年,现有教师11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5人,博士2人,硕士生导师3人,沈阳市教学名师1人,其中多人获得沈阳五一劳动奖章、沈阳市技术大王、沈阳市百万市民艺术共享工程突出贡献者、沈阳市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全国主持人大赛银奖、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与奖项。近年来学生获得齐越朗诵艺术节全国优秀奖等国家级奖项十余项,省级奖项60余项。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具有中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戏剧与影视学等多学科知识,具有一定的有声语言艺术创作能力、广播电视节目播音主持及配音能力,在商务活动、礼仪庆典主持方面有一定专长,同时具备一定的广播、电视、新媒体节目策划与制作技能,能在广播、电视、新兴媒体或其他企事业单位的相关部门从事播音主持、活动策划、企业宣传、节目制作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核心课程:播音学概论、普通话语音、播音发声、播音创作基础、广播节目播音主持、电视节目播音主持、新闻学概论、传播学概论、现代汉语、中国文学经典选讲、外国文学经典选讲、艺术学概论。
授予学位:艺术学学士学位。
就业深造:毕业生可在广播、电视、新兴媒体、企事业单位和私营企业的相关部门从事播音主持、活动策划、企业宣传、节目制作、口才培训等工作,典型就业单位包括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辽宁广播电视台、湖南广播电视总台、海南广播电视总台等。可申请或报考国内外大学及研究机构相关专业硕士研究生,包括中国传媒大学、湖南师范大学、江苏师范大学、山西大学、辽宁大学、新疆艺术学院、悉尼大学、墨尔本大学等高校。